2023年夏季高考在粤招生3643人,一文解读电子科技大学中山学院的报考优势
位于粤港澳大湾区几何中心城市——中山市城区中心地段,被誉为“城市中央的花园大学”,电子科技大学中山学院不仅坐拥得天独厚的区域优势,还有特色鲜明的学科专业、高水平的教师队伍、藏书丰富的图书馆、设备先进的实验室、多元化的学科竞赛、丰富多彩的课外活动、校企贯通的创新应用型人才培养等等,充满无限可能的大学生活画卷,在这里徐徐展开。
2023年招生
面向广东省招生3643人
电子科技大学中山学院2023年普通本科招生计划出炉,学校39个专业面向广东、江苏、福建、陕西、安徽、浙江、海南等19个省(自治区)招生,招生计划4826人,其中广东省招生计划3643人。
办学优势
政校联合,为建设高水平应用型大学提供根本保证
电子科技大学中山学院为全日制普通本科独立学院,合作双方为中山市人民政府和国家重点建设的“世界一流大学”A类高校电子科技大学。学校建校至今已有37年的办学历史。从1986年创办中山大学孙文学院,到1995年学院独立建制,更名为中山学院。2002年更名为电子科技大学中山学院,由中山市人民政府与国家重点建设的“世界一流大学”A类高校电子科技大学合作共建,再到2016年签署广东省教育厅和中山市人民政府共建高校协议,办学历史深厚的电子科技大学中山学院抢抓国家及省市深入推动地方普通本科高校向应用型转变的新机遇,率先成为广东省首批14所普通本科高校向应用型本科高校转变试点单位之一。
电子科技大学被誉为“我国电子类院校的排头兵”和“民族电子工业摇篮”。电子科学与技术学科全国排名第一,信息与通信工程学科全国排名第二。乘国家创新驱动战略和“一带一路”建设的东风,电子科技大学正朝着“双一流”高校的目标努力奋进。
高起点,为高质量人才培养提供了可靠保证。依托省教育厅与中山市政府的政策与资金支持,以及电子科技大学成熟的管理经验、强大的教育、教学与科研实力、高水平的师资队,电子科技大学中山学院深入推进“创新强校工程”,主动融入服务创新驱动战略发展和区域产业结构调整转型升级,将办学定位于培养高素质应用型人才,着力服务区域经济社会发展、产教融合、校政企合作、增强学生创新创业就业能力,正朝着建成特色鲜明、优势突出的高水平应用型大学的目标阔步向前,为粤港澳大湾区经济社会发展提供智力支持和人才保障,贡献了积极力量。
区位优势
城市中央的花园大学
广东省中山市,位居美丽富饶的珠江三角洲,秉承“博爱、创新、包容、和谐”的精神,曾先后被评为“联合国人居奖”、“全国文明城市”、“国家历史文化名城”、“中国最具幸福感城市”等。
电子科技大学中山学院便坐落于此,一代伟人孙中山故里,粤港澳大湾区几何中心城市,北连广州,南连珠海,东接深圳,毗邻港澳,发达的交通网络,形成了与广深珠便利的“一小时”生活圈。今年4月,随着深中通道伶仃洋大桥合龙,距离深中通道2024年建成通车进入倒计时。通车后的深中通道,从中山出发,最快20分钟便可抵达深圳。同时,南珠中城际(中山段)也在如火如荼的建设中,作为城际铁路的一部分,中山与广州珠江新城将被紧密连接起来。其中,南珠中城际的兴中站就在学校南门附近,建成后,从学校到广州珠江新城只需约45分钟。
中山城区美丽的莲峰山麓之上,绿叶成荫、环境幽美、地段繁华、书香浓郁。
校园内100余个高水平教学实验室、总价值近1.2亿元的教学科研仪器设备,藏书280余万册的现代化图书馆。设施完善、设备先进的科学实验大楼、多媒体课室、多功能体育馆、大学生学习支持与发展中心、高标准全空调学生公寓、学生食堂和活动中心等,为学生求学、生活和就业创业提供了优越的条件。
学科专业优势
特色鲜明的高水平应用型大学
坚持守正创新,凸显专业建设特色。发挥国家级、省级一流本科建设专业的龙头作用,辐射带动其他专业,持续深化“项目式”教学模式改革,将教师教研科研项目与各类企业项目引入课堂,推进师生“赛、训、研”合一,以赛促学、以训促能、以研促进;大力服务地方企业,以成果为导向,以项目为抓手,聚力将学校打造成为高素质应用型人才的培养基地。
电子科技大学中山学院学校设有电子信息学院、机电工程学院、计算机学院、材料与食品学院、人文社会科学学院、管理学院、经贸学院、外国语学院、艺术设计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体育部等11个院部;建有国家重点实验室中山分室和大学科技园。
学校现有39个本科专业,建有博士后创新实验基地,与电子科技大学联合联合培养研究生;广东省研究生联合培养基地(中山)也落户学校。拥有1个省优势重点学科(计算机应用技术),2个省特色重点学科(电子科学与技术、工商管理),1个省重点培育学科(材料科学与工程),3个省高等教育第一轮“冲补强”提升计划重点建设学科(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电子科学与技术、控制科学与工程),省重点建设学科数量位居全省同类院校前列。1个国家级、9个省级一流专业建设点,18个省优质专业,4个专业通过IEET工程教育认证,逐步形成了以电子类专业为核心,工、管为主干,工、管、经、理、文、法、艺协调发展的专业布局。
师资优势
40%高级职称教师组成的高水平师资队伍
电子科技大学中山学院大力实施人才强校战略,坚持外引内培,构建了一支结构合理、专兼结合、高职称、高学历、高素质的双师型师资队伍,师资数量和高级职称晋升人数均位居省内同类高校前列。
学校现有教职工1000余人,其中具有副高以上职称占40%以上,具有博士以上学历教师占比约40%,拥有一批广东省高等学校(本科)教学名师、南粤优秀教师、中山市优秀拔尖人才、中山市“英才计划”特聘人才和中山市优秀教师,聘请了100余名国内外知名学者担任兼职及客座教授。学校建有博士后创新实践基地,获评中山市“博士后科研工作站(基地)成绩突出单位”。
在教育教学工作中,学校将教师学术能力和教学能力的建设与发展纳入优先事项,积极推进教师企业实践,行业大师、能工巧匠进校园的良性循环,同时倡导以“积极进取、爱岗敬业、爱校爱生、包容和谐”为核心的校园精神和“认真负责、追求卓越”的工作态度,全面加强师德师风建设,先后涌现出感动中山人民教师、南粤优秀教师、中山市优秀专家、拔尖人才、中山市优秀教师和教育工作者等一批具有良好师德师风的创新型模范教师。
人才培养优势
凸显“实践+创新”的应用型人才培养特色
坚持以生为本,五育并举,电子科技大学中山学院为培养学生社会责任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以促进学生健康成长和全面发展,培养更具市场竞争力的应用型人才为目标,依托多元课程、学科竞赛、实习实训等方式,形成“教、学、练”为核心,知识、素质、能力多管齐下的特色人才培养模式。
学校构建了包括“通识教育、专业教育、多元教育”的“三阶段培养、多路径发展”的人才培养体系,形成了“全过程、阶梯式、多元化”实践教学体系及多样化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即学生前期参加素质拓展类通识教育课程,以拓展视野,培养独立思考能力和健全人格;在此基础上,修读教学与实践并重的专业必修课,提升其实践动手能力;在多元教育阶段,学校满足社会对人才多元化需求和学生个性发展需要,设置多元化选修模块,学生可在跨专业课程选修、参加创新创业训练实践、参加国际交流学习实践活动、获取相关专业技能证书四项中,自主选择和搭配。
为使学生实践应用及创新能力得以充分锻炼与提升,电子科技大学中山学院鼓励学生积极参与课外科技活动。近年来,学校各类学科竞赛获得国家、省部级以上奖励2000余项;学校获“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国家级铜奖4项、省级金奖1项、省级银奖7项、省级铜奖25项;立项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项目中国家级50余项,省级300项;在全国普通高校大学生竞赛分析报告中,学校连续三年名列全国“民办及独立学院”大学生竞赛榜单前20名。
就业创业优势
就业创业为学生搭建成长舞台
电子科技大学中山学院地处经济发达的珠三角地区核心经济带,本地及周边城市拥有各类企业数十万家,良好的区位优势和繁荣的经济环境为毕业生就业、创新创业提供了广阔舞台。
学校协调联动“校政行企”四方资源,为应用型人才培养和科技创新服务。一是围绕区域经济社会发展需求,搭建与本土产业规划和资源分布相适应的“校政行企”四位一体合作平台,以产学合作、协同育人深度融合为主线,深化与粤港澳大湾区优势企业在实习就业、课题研究和学术交流等方面合作;二是积极推进校外实习实践基地建设,切实提高实验实训实习与产业需求的契合度;三是开展多层次多领域校企合作,深化产教融合,通过创新人才培养模式、提升专业建设质量、开发校企合作课程、建设校企双师队伍、搭建产学研服务平台等方式,培养应用型人才,服务地方经济产业。目前,学校已建成238个校外实习基地(包括7个省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和16个省级大学生校外实践教学基地),并以此为依托,开展了一系列战略合作。
同时,以校内外共7500平米的创业孵化基地为依托,积极响应国家“大众创业,万众创新”号召,创立了以“创业孵化基地、创新创业学院、创新创业实验班、创业种子基金”为特色的创新创业教育模式,为广大有志创业的青年学子提供指导与服务。基地创办以来累计成功孵化企业290余家、创造就业岗位2200余个,涌现出“广东省创业先进个人”、“中山市十大杰出创业青年”等一批创业标兵。被教育部评为“全国普通高等学校毕业生就业工作先进集体”。
鉴于电子科技大学中山学院培养的学生同时具有扎实的理论基础和较强的科研能力,近年来学校的升学成绩亦有较大提升。近年来有近千名同学分别考取了北京大学、复旦大学、中山大学、电子科技大学、武汉大学、厦门大学、香港大学等国内众多知名高校攻读硕士研究生,一批学生赴英、美、澳、加、日等国留学深造。
编辑: 未知